“连续5年‘霸榜’城市缓解拥堵TOP10榜单,放眼整个行业,这一成绩也只有海信智能交通做到了!”

2月18日,在海信智能交通线上沟通会上,海信网络科技智能交通事业本部副总经理陈晓明介绍,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17-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海信技术方案不仅帮助19座城市登上“缓堵”榜单,更是连续5年占据城市缓解拥堵TOP10榜单的半壁江山。

作为中国智能交通领域的龙头企业,海信在智能交通领域已深耕24年,服务169座城市,拥有难以复制的经验。

近日,在高德地图最新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等权威机构共同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2021年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仅有8座城市拥堵同比下降,其中5座城市的缓堵项目由海信参与承建,占比超过6成。

榜单显示,这5座城市分别是西安、昆明、兰州、银川、贵阳。

以拥堵降幅最大的西安为例,第十四届全运会期间,海信团队在协助西安交警进行交通警卫安全保障任务的同时,也在助力打通交通“大动脉”,共建设114条“绿波带”,让市区道路通行效率提升了23%,加上对主城区1341处信号灯的整体智能化改造,西安市区主要区域和十四运会涉赛道路忙碌而通畅。

 “西安全运会期间,我们保障超过2000次共计300个小时的信号控制分秒不差,100余趟勤务线路精准抵离,圆满完成全运会信控“0失误”保障目标。” 海信西安智能交通项目经理叶垚江介绍。

在银川,海信自2014年起协助交警承建“缓堵提畅”工程,2018年第三季度,海信智能交通团队仅用时三个月,便将第一季度曾排名全国“首堵”的银川“踢出”了城市拥堵榜外。

第三方数据显示,银川市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已经连续5年下降,指数从2016年1.65持续下降到2021年1.30(拥堵延时指数,即城市居民平均一次出行实际消耗时间与自由流(畅通)状态下消耗时间的比值),下降21.2%,平均行车速度从2016年29.03km/h持续提升到2021年38.50km/h,提升32.7%。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1998年,海信开始进军智能交通领域,彼时智能交通的概念在国内落地不过3年时间。

“我们专门花钱去调研,发现智能交通行业未来市场很大,而且国内没有形成领头企业和充分竞争格局,全国的底子都很薄弱。”海信集团副高级总裁陈维强1998年从哈工大博士毕业来到海信不久,就加入到智能交通研发团队,一路参与见证了20年来海信在这一领域的一步步发展。

2005年,海信迎来在智能交通领域发展的重大机遇,这一年,北京数字奥运工程智能交通项目招标。“这次招标从硬件性能、软件功能,到售后服务,还有协议是否开放,都有很高的要求。最终,海信以领先20分的成绩战胜西门子后成功中标。自此之后,海信打开北京市场,迄今北京近一半的信号机都是海信的。

正在进行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海信又一次负责赛事的交通保障。海信全新升级安装的冬奥会场馆以及其周边近120台交通信号机系统,全部接入新一代管控平台,既可以智慧调控,也可以由中心指挥人员远程对道路口信号状态进行监管、调控,保障奥运车辆、运动员和市民更畅通、安全的出行。

海信网络科技公司总裁张四海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智能交通的交付工作是一个硬活,海信智能交通与其他企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将技术优势扎根业务实践,把人工交通调优经验和大数据经验融合起来,通过信号机一点点积累交通控制策略,这不是短时间能积累出来的,未来,行业应注重将人工调优的经验和大数据的经验融合起来。

“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已经到了真正拼硬实力的阶段。最终是背后的技术、执行落地和交付说了算,最后要看是否给客户带来了价值。”陈晓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