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安全事件难监管,到底难在哪里?

地铁开关站为何耗时又耗力?

“脱离地铁运营实际,企业无法为客户做出真正好用的系统。”海信网络科技公司轨道事业本部副总经理万思军在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招商合作推介会暨高峰论坛的路演上提到,从2008年海信自主研发轨道综合监控系统至今已在行业深耕十余年,并针对轨道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做了充分的调研,海信的智慧车站解决方案在地铁安防、降本提效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安全防控主动化,提前消除隐患

贵阳地铁2号线省医站位于贵州省人民医院旁,周边环境复杂,交通繁忙,人流量大,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运营管理效率以及乘客服务水平是迫切需求。

以往地铁站里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依靠人工巡查。“我们用计步程序做了测算,这种枢纽站的值班站长每天现场巡视的步行数累计下来至少有10公里,值班员也要守在电脑前查看视频监控,每天至少10个小时,这个工作强度是非常大的。”万总举例道,这样费时费力地管理,也很难做到及时发现隔栏递物、强闯闸机、扶梯逆行等安全问题。

地铁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最核心的目标便是将安全防控由被动转为主动,让安全事件的发现更及时、准确,能够“防患于未然”。

对此,海信智慧车站解决方案通过对AI视频技术的应用,打造了涵盖23种场景的安防事件智能检测,一旦发现地铁站厅内有诸如消防疏散门入侵、非法通过闸机、站内剧烈奔跑运动、隔栏递物等行为发生时,便会即刻告警提示,智能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5%,解决现在靠人工发现不及时、容易漏的问题。

“原先的巡视工作,通常需要3岗5人40小时的投入,而现在,通过视频AI全时全景覆盖,设备巡视通过传感器实现实时状态采集,这种智能巡视手段可以提效90%,在巡站这块业务的投入可以减少到2岗2人3.5小时,极大的减少人员投入及工作时长。”万思军总举例道。

目前海信的AI安防场景基本覆盖了地铁运营管理相关的所有安全区域、安全行为的检测,场景覆盖度业内最全,甚至我们日常经常会忽略的站台两侧端门处,也能够监测到位。

【插入端门入侵场景演示视频】

值得一提的是,当视频检测出婴儿车、大件行李、轮椅上扶梯等危险行为时,可以第一时间告知附近的管理人员,以便提前上前指引乘坐直梯,消除安全隐患。


降本增效落到实处,绿色低碳运营

据悉,一条20站的标准线路便需要大约900名站务工作人员,仅人员成本便占运营成本的一半。传统工作模式下,除了安全巡视方面需要大量人工外,在地铁开关站等管理方面也同样需要工作人员亲力亲为。

尤其是大型枢纽地铁站,地铁开站及关站过程十分复杂,涉及的设备众多,且绝大部分设备均需要人工启停,导致开关站耗时较长,整个过程至少需要30分钟。

万总指出,在车站运管少人化上,海信从运营前的准备开始到清客关站全流程,总结了15种运营场景,期望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将现场工作人员从一些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关站便是其中一个比较复杂的场景,通过海信的智慧车站解决方案的一键开关站功能,无需地铁管理人员去现场操作,仅需通过系统下发指令,便可实现站内全部设备的自动关闭,将整个关站过程缩减到5分钟。

【插入一键开关站演示视频】

在一键开关站过程中,从站台站厅清客,到各个系统、出入口卷帘门等的开关,系统的每一步操作都会在系统集中界面展示,便于站务人员检查开关站结果。如设备出现故障,也会在交互界面清晰显示,不需逐个检查,极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工的投入。

此外,在地铁能耗管理方面,通风空调的耗能占据了总电耗的近一半,是能耗管理的重中之重。海信智慧车站解决方案突破了通风空调节能算法,实现了基于客流、天气变化的智能化节能控制。经实地验证,在确保乘客舒适度的前提下,一个标准站的通风空调能耗支出可从约18万元降低到约12万元,按20站标准线推算,年节省能耗成本约120万元。

万总总结说,随着“新基建”布局的加速,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海信智慧车站解决方案通过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人员安全监控、高效运营为目的,通过将新兴技术与地铁实际业务的深度融合,整体提升地铁运营管理效率,并构建了乘客从进站到出站的全过程信息服务以及智能环境调控,让不同的出行群体,都能享受舒适、安全的品质出行体验。